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硕教育  >  学位管理  >  正文

学位管理

2020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2-04-07      浏览量: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0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西安科技大学

代码:10704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产业经济学

代码:020205


授权级别

博士

硕士


                                               

2020 12 30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西安科技大学是西部唯一一所具有地矿、安全特色的工科院校,在煤炭及相关领域优势明显。十多年来,本学科立足陕西,服务西部,主要围绕陕西省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积累了大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陕西以及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本学科紧紧围绕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经济活动与管理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形成了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能源)、区域经济学三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富集区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协调发展、能源产业集聚与结构优化、煤炭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能源金融产品定价与市场有效性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为陕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培养目标(层次、类型,当前和预期达到的规模、结构等)

本学位点以科学发展观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重要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具有较强社会责任和较高职业素养,掌握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的专门知识,熟悉产业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通晓产业运行与发展规律,具有对产业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业经济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当前招生方向为产业经济理论、能源金融和区域经济学,2020年度招收10人,计划今后从这三个方向每年招收研究生10人左右。

(三)学位标准(国家标准、培养单位标准)

为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本学科首先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博士硕士论文抽检办法》、《陕西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实施办法》以及西安科技大学制订并颁布的《学术道德行为规范(试行)》、《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研究生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处理办法》以及《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处理办法》等,并高度重视对研究生开展诚信教育,每年至少开设1次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专题讲座,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其次是充分贯彻学校关于《研究生学术成果奖励办法(修订)》、《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研究生申请国际学术会议资助有关政策》、《研究生学术活动专项基金使用与管理办法》,通过奖励与资助等办法以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多出优秀成果,这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获得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方面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本学位点每个方向的特色、优势等)

学科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每个学科方向限300字)

产业经济学

本方向依托我校能源地矿优势和特色,围绕能源产业发展相关问题,主要开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产业政策制定以及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研究。在能源产业供给结构优化、资源富集区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协调发展、煤炭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优势,为陕西乃至西部能源产业的产业组织、产业政策和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形成了能源经济与技术经济交叉融合的特色与优势。

能源金融

本方向综合运用金融学、资源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开展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复杂巨系统中的采矿权估价、碳排放市场有效性、能源消费碳足迹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基于期权的煤炭资源采矿权估价、碳排放市场效率测度、碳足迹动态演化等模型,为我国煤炭采矿权价值评估及其有偿取得和转让制度的建立、碳金融市场产品定价与交易机制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上的支持,形成了资源经济与金融工程交叉融合的特色和优势。

区域经济学

本方向立足西部,以能源、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西部能源产业空间优化布局、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评价、区域技术效率变迁及地区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在西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与分工、区域旅游产业增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优势,为推动西部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合作和推进陕西省“五新战略”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形成了区域经济与资源经济交叉融合的特色与优势。


(二)师资队伍(整体教师情况、带头人、骨干教师、专职/兼职/企业导师情况、国际合作导师等)

本学科已形成一支学术方向稳定、结构合理、具备较强科研能力、勇于奉献和创新的师资队伍。学位点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46-55岁的教师10人,35-45岁的教师6人,35岁以下的教师3人;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为13人,占81.25%。本学科还聘请了国外大学教授2人承担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

(三)科学研究(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及其他代表性学术论文、著作、获奖、专利等情况,体现专业学位授权点特色的数据和案例等)

本学科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研究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

(四)教学科研条件(科研平台/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型装置、服务人才培养实质性的硬件投入/科研氛围等)

本学科在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产业经济研究中和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陕西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基础上开展了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学科在能源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指导下,有用图书资料千余册、拥有学术研究的必要的电脑、打印机和投影仪等设备。

(五)奖助体系(总体投入、生均情况、覆盖率等)

学科针对研究生有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大多数学生可以获得三等以上的学业奖学金,覆盖率达到60%以上。学生还可以申请学校的各类型单项奖学金,例如,徐精彩奖学金等。

(六)教改经费投入和项目设置

本学科通过团队成员建设,不断提升导师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促进导师指导研究生能力不断增强。近一年,学科教师在三个研究方向开展了大量研究,不仅积累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而且为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科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为该学科的快速发展与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科研保障和支持。

本学科十分重视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的积累。本学科以省级(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陕西省(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两个省部级实验与科研平台以及西安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能源低碳经济创新团队为依托,开展教学改革活动,主持《碳排放与碳金融》校级精品课(金课)立项建设项目1项,获得研究生授课质量评价优秀3人次。这些成果的取得锻炼了本学科点教师团队的授课技能,为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和研究生满意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考录比、生源院校层次、生源东中西部区域构成、国内国际生源情况、选拔优秀生源的措施等)

2020年产业经济学科参加报名考试人数达到30人左右,上线录取人数2人,其他生源均为调剂考生,最终录取10人。全部考生中9人来自国内各大高校。

本学科严把研究生选拔关,首先只有通过国家研究生初试分数线的考生方可参加学院研究生复试,学院通过复试环节全面考察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潜质,选择最有学生。

(二)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科特色的做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党员标兵建设等)

学科通过全面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为了加强本学科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专人负责,定期进行爱国爱党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本学科党员培养,并通过国庆合唱、兴趣体育运动等5场活动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在广大教师党员的带动下,本学科20名硕士生中党员为8名,本学科每月保证进行一次以上的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认真学习党政工作文件。2020年疫情期间组织线上学生参与活动16场,为学生带来提升学习力、中美贸易战、疫情过后经济复苏应对策略、礼仪修养、研究生就业发展策略等多角度内容的线上公开讲座,从思想政治上给予学生方向性引导。组织学生参加《齐心》战疫原创诗朗诵视频,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感。组织导师为学生推荐一本书,从好书阅读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已经为学生推荐四本好书,让学生从经典中获得道德升华。


(三)课程与教材(体现课程体系与时俱进的做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学位点案例建设等)

本学科2020年度共开设研究生课程近12门次,授课教师能够结合前沿内容讲授,立项建设研究生教材1部(研究生用计量经济学),完成管理经济学案例库建设一门次。

(四)导师指导(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为了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西安科技大学制定了严格的导师选聘、培训和考核制度。学校对研究生导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学术水平、职称、年龄均有严格的要求,本学科导师的遴选是在学校层面上进行的,完全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我校每年组织新遴选的导师进行培训,管理学院和产业经济学科组定期组织导师进行业务培训或外出深造。学院和学校每两年对导师工作情况考核一次,对成绩突出、成果显著者报学校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将停止或撤消导师资格。

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严格遵守《西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研究生入学后,导师从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学年鉴定、中期筛选、开题报告答辩审核、预答辩和毕业论文学位答辩等环均有相关制度规定。

(五)学术训练(前沿教学、学术写作训练、学位论文训练措施、专业实践情况,学生代表性论文、获奖等)

2020年学科通过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形式,组织研究生学习产业经济学的前沿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学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其中一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录。

本年度学生积极参加校级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一人获得三等奖。

(六)学术交流(学科内/跨学科/校际/国际交流活动的常态计划和创新点、各类竞赛等)

塑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从事科研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本学科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

一是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到校内开展多场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方法等的讲座与论坛;

二是在学科内部每年组织2-3场次较大规模的学术报告,内容涵盖文献分析、论文写作、学术规范、学科热点问题以及人文素养等,导师每学期定期举办导师论坛,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学术沙龙、学术讨论等活动;

三是鼓励研究生积极主动走出去参加全国性学科会议,多达16场次;更重要的是让研究生进入相关科研项目组,从事具体的研究任务,据统计研究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多达12项。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熟悉一定的研究方法,能对产业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科学问题进行探索,知道并熟悉如何运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且形成了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和价值判断,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与较好的学术素养。

(七)论文质量(体现本学科特点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学位论文选题要围绕本研究方向选取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者具有理论意义的课题,并通过导师指导小组的开题审议,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撰写环节。

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出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前沿问题比较熟悉,对所研究的题目应有新的见解和一定的创新。论文答辩环节严格按照《西安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组织5人导师小组进行预答辩、修改、盲审、盲审后再修改、正式答辩(要聘请至少一名校外专家)等一系列环节,以确保论文质量。学位论文答辩后,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院与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八)质量保证(培养全过程监控和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完全部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累计学分不少于28学分。同时应熟练掌握产业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具备熟练使用一门外语的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8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学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学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参加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九)学风建设(学术道德、学术伦理方面的训练、营造良好学风的措施等)

本学科通过团队成员建设,不断提升导师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促进导师指导研究生能力不断增强。近一年,学科教师在三个研究方向开展了大量研究,不仅积累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而且为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科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为该学科的快速发展与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科研保障和支持。

本学科积极探索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的方法,建立了一套科学、严密、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和过程控制体系,为了确保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本学位点采用论文双盲审的评审方法,自2012年至2016年,提交的双盲审学位论文的合格率为100%,学位论文评审结果为“良好”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

(十)就业发展(就业去向、类型等)

本年度产业经济学科研究生均顺利毕业,工作单位分布在银行、政府、企事业单位。

四、服务贡献

(一)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情况

2020年,本学科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研究项目7项。本学科紧紧围绕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经济活动与管理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形成了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能源)、区域经济学三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二)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情况(服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取得的成果等)

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富集区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协调发展、能源产业集聚与结构优化、煤炭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能源金融产品定价与市场有效性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为陕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三)服务社会发展(智库、政府决策等)

2020年度本学科承担智库项目一项,主要从能源低碳化发展角度为陕西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持。本学科依托我校能源地矿优势与特色,主要围绕能源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开展研究。在适时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经济转型对我国能源产业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对煤炭企业克服后金融危机时期不利因素、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该学科以陕甘宁蒙能源重化工基地为对象,在总结分析其发展历程和产业集群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陕北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竞争力状况,给出了提升产业集群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目前,学科主要成员的研究工作重点是能源“清洁、高效、可持续”利用域领,主要集中在能源产业低碳经济、能源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能源产业优化供给结构等方面。


(四)文化建设(学位点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情况)

本学科通过参观延安革命圣地,提升教师对党的理论的学习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一)对照《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的差距和不足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档次和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高水平论文发表不足。教育部和陕西省组织的2次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合格率100%,均未发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二)上年度问题整改情况

针对学科高水平论文发表不足的问题,本年度学科发表SCI一区论文一篇,发表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两篇。

(三)其他重点考虑的因素(分流淘汰机制、导师培训、立德树人)

通过研究生导师的定期培训,本学科不断提升导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六、下一年建设计划

(一)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强化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确保研究生导师履职尽责,坚守立德树人底线,培养爱国荣校高素质人才。

(二)下一步思路举措(包括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以问题为导向,全方面培养研究生解决解决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生产和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善学位点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在目前“学评教”基础上,完善“教评教”、“管理评教”手段,做好相关评教反馈机制,不断提升教育培养质量。



注:年度报告中相关数据统计时间段为当年度的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