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党建动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坚持民族团结,共绘国梦蓝图(二)

作者:王抢      发布时间:2022-09-14      浏览量: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同时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展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本篇的主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对关系”中,首先强调了“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这也是在民族工作中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毫无疑问,这些论述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依据的。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首先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利益是共同的;各民族意识、各民族的具体利益是存在差异的。在这里,“意识”和“利益”所存在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所指范畴和内容皆不相同,可并存不悖,但有其先后顺序。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其次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上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首先应对中华文化的形成有一个客观的认知。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不难发现,中华文化经历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积累、递进、融合,构建起中华文化的参天大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中华民族的“四个共同”特征之一。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的第四对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但是精神可以对物质产生能动的作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无论是第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还是第二个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发展都是“决定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表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跟随党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深各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书写中国梦的崭新篇章。